“沂蒙方颜”是值得美术界重视的一个新词汇。它是美术理论家庄乾坤在新著《沂蒙画派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提出的一个新词汇,其意义在于提出了三个重要课题:美术如何开掘和弘扬地方文化精髓,如何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如何树立地方文化自信。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山东省沂蒙地区一直闪耀着一片绚丽的光芒——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伴随着沂蒙红嫂的形象、沂蒙小调的旋律传遍中国。沂蒙,以其特有的贡献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地域名称和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习近平总书记说:“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在新时代,沂蒙精神是鼓舞中华民族向中国梦迈进的强劲号角。
如何把宝贵的沂蒙精神传承下去,弘扬开来?本世纪以来,一群沂蒙人在著名画家何乃磊先生的带领下,以“坚守沂蒙乡土,抒发沂蒙情怀、弘扬沂蒙精神”为己任,用画笔进行了大胆探索,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走到一起,形成了沂蒙画派。以2015年10月30日由国家文化部、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当代知名画派邀请展为标志,沂蒙画派跻身全国当代十大知名画派,并在全国产生了初步影响。
为了更好地指导沂蒙画派的发展,美术理论家庄乾坤用四年时间对沂蒙画派进行了潜心研究,形成了《沂蒙画派概论》一书。该书梳理了沂蒙画派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深刻剖析了沂蒙东部地区——莒地悠久深厚的文化脉络以及书画艺术的传承关系,描绘了莒地民间浓厚的书画文化氛围,深挖了沂蒙画派萌芽、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揭示了沂蒙画派诞生、发展的必然性、客观性。
与许多语言晦涩、枯燥,可读性差的理论书籍相比,《沂蒙画派概论》语言活泼、抒情、简洁、通俗,特别是在研究《沂蒙画派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一章中,用十分精准、平白、质朴的语言概括了沂蒙画派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剖析了沂蒙画派的审美取向、创作理念、创作技法,为美术研究者和美术创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借鉴,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乡土气息浓郁、特色鲜明的沂蒙风情。而在《沂蒙画派的图腾崇拜》一章中,则大量地运用了散文性语言,情理并茂,使文章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强调画派的价值追求,是《沂蒙画派概论》最鲜明的特点。在古今中外画派研究史上,关于画派发展历史、艺术主张、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研究比比皆是,但很少有人研究画派的价值追求,而《沂蒙画派概论》不仅从画派的发展脉络、艺术主张、美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梳理、概括,而且提炼出画派的价值追求。其他画派可以不讲价值追求,而沂蒙画派必须讲!必须强调沂蒙精神对画派的引导与鼓舞作用。以沂蒙精神引导沂蒙画派的发展,是沂蒙画派特有的逻辑。因为沂蒙地区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文化概念,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产生了特殊的文化现象,炼化出宝贵的沂蒙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史上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因此,该书结合沂蒙画派产生的文化土壤、思想背景、画家的精神状态、作品的思想内涵,提炼出沂蒙画派的“八字价值追求”——刻苦、奋进、奉献、担当,指出沂蒙画派是沂蒙人的画派,理所当然地具有沂蒙人的精神境界、沂蒙人的担当情怀,突出强调了画派的思想导向、画派的文化担当,这是《沂蒙画派概论》与其他画派研究著作的不同之处。
该书始终洋溢着对地方文化的自豪,突出强调沂蒙画派的“方颜”,即乡土特色。自全球化浪潮袭来,部分中国人对本土文化产生了自卑自弃的心态,特别是乡土文化,更是被拥有过它、享用过它、受益于它的人们所鄙视,所嫌弃,失去了文化自信。而在失去文化自信的背后,是传统价值体系的毁灭,是将来可怕的文化灭种。该书强调“方颜”,是对乡土文化的高度自信。该书提出“沂蒙生活场景画”这一概念。“沂蒙生活场景画”中包含着乡土社会纯朴宁静的心态,天然有序的伦理,淳厚温馨的风尚,透视着中国乡土社会数千年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传统价值追求。描绘生活场景的画自古有之,但是色调、笔法大都比较简单,且没有成为一个学术概念,到了沂蒙画派,则得到极大丰富、完善,画面容量大,色调、笔法丰富多彩。沂蒙画派创始人何乃磊先生依据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审美视角,对沂蒙农家生活基本要素进行了提炼、概括、组合,创造了一幅幅敦厚、质朴、宁静的“沂蒙生活场景画”, 乡土特色突出,“方颜”鲜明,且完全成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沂蒙的”,明显区别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通画”。
当下,“乡愁”成为流行词,究竟“乡愁”意义何在?《沂蒙画派概论》阐释了“乡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一步强调了沂蒙画派所展现的乡土文化价值。在一日千里的现代化进程中,面对渐行渐远的乡愁,画家的担当情怀在升腾。这种情怀,体现在每一张画中。石头垒砌的沂蒙山村,看似贫穷落后,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浸润着浓厚的亲情故谊,演绎着自然社区千百年不曾破灭的天理人伦、公序良俗。构架小山村的石头是冰冷的,但是流淌在石头间的故事是温热的,传递在石头间的人情是温馨的,笼罩在石头间的传统社区伦理、序俗是温润的。在当今,人类自身如何做到和睦相处?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如何才能重新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尊重自然、反哺自然?为什么小山村里会存在着人类淳朴的精神世界?当代城市人如何才能从小山村里重拾宁静、恬淡、淳朴的原本心性?如何重构现代城市社区伦理序俗?当人们随着画家的笔墨走进沂蒙山村,走进石板小径,走进石头院落,沂蒙山村蕴藏的文化价值便凸显了,那一道道石头墙,一拱拱石桥、一弯弯石径、一曲曲山溪,便成了美的凝固。
该书十分坦率地指出沂蒙画派存在的问题,不遮掩,不回避,直击要害,其中有些问题也是当今我国美术界存在的共性问题。比如,因写生水平不高而导致“越写越生”的问题,素材储备不足的问题,对沂蒙文化和沂蒙精神理解不深不透的问题,创新不足的问题,作品雷同的问题等等,这都为沂蒙画派提升创作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铁流:著名作家、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